1986年,一例“利用自体废弃小腿修复前臂缺损手再植术”震惊世界,1988年《联合时报》以《腿接手,震惊世界的外科奇迹》为题进行了报道,李崇杰教授就是当时的主要手术医生之一。如今,虽然已年逾花甲,但李崇杰教授仍奋战在临床一线,他常说,是医院培养了我,我要继续发挥余热,用我的毕生所学帮助更多的患者,为医院的发展做出奉献。
面对患者的痛苦,向未知发起挑战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里,沈阳作为工业重镇,被称为共和国长子。由于当时工业化程度低,工人安全意识淡薄,在20世纪70年代,医院几乎每天都会收治手外伤的患者,最多时有十几名,有的患者伤势非常严重,出现骨头、血管的损伤,甚至是肢体的完全离断。看到这种情况,作为一名医生,李崇杰教授内心非常难受,他每天都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保全受伤的肢体,降低残疾率,让患者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李崇杰教授与辛畅泰、田立杰等几名当时只有20多岁的年轻医生,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能不能把离断的手指接上,恢复工作和生活的能力?于是在李文富主任的带领下,他们向困难发起挑战,寻求手外伤更好的治疗方法。由于当时医疗条件极其艰苦,李崇杰教授与同事们只能将猪圈改造成实验动物的养殖地,手术台则与木匠一起搭建,实验用的手术器械也是自己参与制作。碰到缝合实验兔子耳朵时普通缝合线用不了的情况,他就用手术室里女同志的长头发代替缝合线。吻合血管需要在显微镜下进行,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他们让一台报废的显微镜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李崇杰教授与同事们毫不退缩,迎难而上,开始了大胆的尝试。
回想到过去,李崇杰教授说,当时每天要完成自己的日常工作,实验只能在晚上进行,但大家干劲十足,经常熬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成功吻合2毫米以下小血管1400余条,闯过吻合0.3毫米小血管技术难关,为过渡临床奠定基础。
以腿代臂手术,震惊世界
1978年7月,医院第一例断指再植术取得成功,让李崇杰教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此后李崇杰教授多次参与断肢再植手术,成活率越来越高,接近国内先进水平。
1986年,急诊室的一个电话,再次推动了医院手外科的飞速发展。一名8岁女孩,在过铁道时被火车轧断左侧的上肢和下肢,伤情非常严重,脚和前臂部分已经完全损毁,无法再植,8岁的女孩面临的只能是截肢。为尽可能降低女孩的伤残,让孩子以后能正常生活,李崇杰教授与辛畅泰等医生进行大胆设计,辛畅泰教授提出将离断的小腿桥接到在前臂和离断的左手之间,如果成功那么左上肢无论从外形还是功能上都有一定的恢复。但这种不同部位的肢体拼接在一起的手术,根本没有经验可寻,而且不同的部位,血管的粗细也不一样,不仅风险高,对技术的要求更高。
经过充足的术前讨论,设计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李崇杰教授与辛畅泰、田立杰等医生分组同时进行手术。经过18个小时的紧急抢救和手术,成功地进行了利用自体废弃小腿移植修复前臂缺损。术后3个月,重新组建的左上肢外形满意,血运良好,功能陆续恢复,获得同种异位移植手术成功。
二十年后,当李崇杰教授再见到当时的小女孩时,女孩已经组建了自己的家庭,生活幸福,经营着一家小超市,日常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李崇杰教授说,这是他作为医生最愿意看到的画面。
不断超越自我,向更高难度挑战
在完成十指完全离断再植全部成活、超长复合组织瓣修复上肢复合组织缺损、小儿断臂断掌断指再植成活等一系列高难度、超高难度的手外伤手术的同时,李崇杰教授对复杂的手部畸形、肌腱神经血管断裂的修复、晚期功能重建等疾病进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
一位来自福建的女患者在李崇杰教授高超医术的帮助下,用近乎完整的“手掌”捧起鲜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这位女患者的左手被机器绞伤后在当地医院只是作了简单的缝合和植皮,术后产生了严重的瘢痕挛缩和畸形,使得她的左手掌骨、指骨完全蜷曲成一团,像一个小小的拳头,不仅失去了手的功能,外形也非常难看。于是她不远千里慕名来到医院,找到李崇杰教授主任。她对李崇杰教授说,还有两个月自己要结婚了,看着自己的手她心里非常难过,她想尽快恢复手的外形,完成人生重要的时刻。
在这么短的时间将如此严重畸形恢复手的外形,其难度可想而知。在李崇杰教授的主持下,经过反复的研究,最后决定采用腹部袋状皮瓣来修复手背部的皮肤,在断蒂的同时采用全层植皮的方法修复手掌面的皮肤缺损。二期再作分指术。经过了一个多月精心治疗,患者蜷曲的“左拳”变成了较为完整的“手掌”。患者十分满意,高高兴兴地返回家乡。
对于多指、并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手部畸形,需要及时进行矫形手术治疗,由于手部暴露在外,家长对手术后的外形和功能要求极高,而且不好的手术后果,对患儿的心理也会造成不好的影响。李崇杰教授所做的“袖珍小儿拇指再造手术”,已达国内领先水平。李崇杰教授在传统手术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突破和创新,改良手术方法,让众多患儿拥有一双灵巧又美观的小手。
李崇杰教授用他的双手挽救了无数个家庭,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医学奇迹:他首创了国内多指移位再植联合手术,6种复合组织瓣的组合移植手术,使一位从肘部向下被机器撕裂的患者重新“有了”胳膊,“长出了”大拇指,移植组织全部成活,位于国内先进水平;他成功实施了国内首例臂丛神经互救术,使手臂“死亡”40天后复活。他说,作为一名医生,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是责任,更是担当。
发挥传帮带作用,培养高精尖人才
为培养出具有精湛技术的手外科人才,保持医院手外科省级临床重点专科的优势,李崇杰教授几十年来一直发挥传帮带作用,默默付出、无私奉献。他总是把自己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一代的医生们,并给予关心和鼓励。李崇杰教授带过的医生、学生,回到当地医院或参加工作后都在各自的岗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使更多手外疾病的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李崇杰教授从事手外科临床工作近50年,他始终把病人当亲人,把工作当乐趣,把医术当艺术,在技术上精益求精,手术中追求完美。他以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精湛的手术技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出色地完成临床上大量复杂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手外科和显微外科手术,其中有多项技术指标达到了国内外领先水平,并填补了省内外同专业领域中的技术空白。
[人物简介]
李崇杰,第一临床医学院手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曾任中国康复学会创伤伤残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修复重建外科学会皮瓣学组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常务理事、东北三省手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辽宁省手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实用手外科杂志》总编辑、《中华显微外科杂志》编辑、《中华临床与解剖杂志》编委。